自中国的民俗文化。她的涵盖面非常广,伴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,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,她所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。
福文化历史悠久,与中华民族同生,与中华民族发展同步,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。福文化是中华亿万人民的精神寄托,为每个中华儿女所认同和推崇,是维系各民族间手足情感,团结各阶层,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最强有力的文化纽带。福文化生生不息,内涵不断丰富、扩长,已全面渗透于人们生产、生活、思想等方方面面,超越了民族、宗教、社会、地域、时空等范畴,可谓是包罗万象。可以说,福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远、影响最广的民族主流核心文化,民族文化明珠、民族文化之根和世界珍贵的非质物文化遗产。
所谓“福”,在过去是指“信福”、“福气”、“福运”,而现在人对福的理解是“幸福”。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,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,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。一个“福”字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,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。“福”乃“福、禄、寿、喜、财、吉”六大吉祥之首,“求福、纳福、惜福、祝福”又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概括和代表。“福”又分为“五福”,《尚书·洪范》:“五福:一曰寿,二曰富,三曰康宁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终命。”把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了,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是物质满足,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 “福”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
“福”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,是两个只字捧着一尊酒具的形状,是向神明或祖先奉献的意思,表现形式就多达120多种。